在唐朝初年的众多将领中配资实盘证券配资门户,李绩(原名徐世绩)是后世公认能与军神李靖比肩的传奇人物。在民间广为流传的《隋唐演义》中,他被塑造成瓦岗寨的智囊军师徐茂公,以足智多谋的形象深入人心。然而鲜为人知的是,这位战功赫赫的名将早年却屡遭败绩,甚至被戏称为常败将军。
这种说法虽不尽公允,却也道出了李绩军事生涯的独特轨迹。与同时代的天才将领李靖、李世民不同,李绩并非天生的军事奇才。他的成长更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励志史诗——在一次次失败中汲取经验,最终蜕变为一代名将。这种从挫折中奋起的经历,反而让他的军事才能更具借鉴意义。
李绩的家族背景颇为显赫。其曾祖徐鹊曾任北周濮阳郡守,祖父徐康官至北齐谯郡太守。虽因朝代更迭家道中落,但到其父徐盖时,徐家仍是河南浚县一带的豪门望族。隋末动荡中,面对官府压榨和流民侵扰,18岁的李绩随父投奔瓦岗军,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。
展开剩余72%在瓦岗军时期,李绩展现出过人的战略眼光。他建议放弃劫掠百姓,转攻运河商队,既赢得民心又壮大了实力。这一时期虽屡遭隋军围剿,但败仗反而成为他积累经验的宝贵财富。随着李密的加入,瓦岗军迎来转机。这位落难贵族不仅带来先进战术,更成为李绩军事启蒙的重要导师。在荥阳之战中,他们合力击败隋朝名将张须陀,夺取洛口仓,使瓦岗军迅速扩张至三十万之众。
然而瓦岗军的内部分裂让李绩遭遇人生转折。李密设宴诛杀翟让时,李绩身受重伤险些丧命。归顺李密后,他在黎阳之战中大败宇文化及,却因王世充突袭而功败垂成。李密兵败投唐被杀后,李绩审时度势归顺李渊,被赐国姓李,开启人生新篇章。
归唐后的征战同样充满波折。在与窦建德交战中,李绩遭遇惨败,父亲被俘。他假意降窦以图救父,计谋败露后仅率数十骑突围。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自身局限,转而虚心向李世民学习用兵之道。在虎牢关之战中,他协助李世民生擒窦建德、王世充,立下不世之功。
但考验接踵而至。在平定刘黑闼叛乱时,李绩再次全军覆没,险些丧命。直到与李靖并肩作战平定辅公祏叛乱,并在北疆对抗突厥的历练中,他才真正完成从勇将到统帅的蜕变。这段时期,他如饥似渴地向李靖学习兵法韬略,将实战经验与理论融会贯通。
贞观年间,完成军事蜕变的李绩迎来辉煌时期。东征高句丽、北击薛延陀,战无不胜。特别是在白江口之战中,他以少胜多重创倭国水军,奠定东北亚格局。这些战绩使他与李靖并称大唐双璧,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翘楚。
李绩的军事生涯启示我们:真正的名将之路从来荆棘密布。相较于李世民、李靖这样的军事天才,他更像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奋斗者。从瓦岗寨的败军之将到贞观朝的国之柱石,每一次失败都成为他进步的阶梯。这种在逆境中成长的精神,或许比天生的军事才华更值得后人深思。正如古语所云:善败者不亡,李绩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,诠释了名将的真正内涵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联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